close
每年5月25日是國際失蹤兒童日,兒福聯盟長期推動失蹤兒少協尋服務,今年舉辦海報創作活動,希望讓所有人在創作過程中看見兒少失蹤議題,思考如何強化兒少的人身安全教育,並且一同關懷失蹤兒少,讓失蹤兒少有機會與家人重聚。 兒盟統計,每年平均有近80個無助的家庭與兒盟聯繫,當中以13到18歲的少年失蹤比例最高,共有1179位約占6成3;12歲以下失蹤兒童共643人。少年的失蹤原因最主要是自願性的離家,佔超過8成;而在12歲以下的兒童中,失蹤原因比例最高為家人間的誘拐近3成,其中有11.2%的兒童是因遭到他人的誘拐而失蹤。今年國小繪畫組第一名是台中市豐原國小學生邱琬喬的作品「我要回家」。邱琬喬表示,每個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寶貝,圖畫中失蹤的孩子就像坐在井裡哭泣,需要大家幫忙從井裡救出來,希望更多人能關注失蹤兒少議題。東華大學藝術與設計系學生蔡承凱以作品「撕毀」拿下海報設計組第一名。蔡承凱表示,海報中以紙撕裂的意象代表孩童失蹤就像完整的紙被撕去,因此孩子和父母也分別往不同方向,但孩子手中牽著像家形狀的氣球,象徵親子的心連在一起,也代表他們從沒放棄過對回家的渴望。新北市集美國小學生陳立沛則以「一同找回愛」獲特別獎,畫面中不同國家、種族的孩子手牽手站在地球上,象徵愛無國界,希望大家一起找回遺失在某個角落的孩子。擔任愛心大使的藝人郭彥甫分享,自己6歲時曾跟爸媽到總統府附近遊玩,參觀兒童書展時,一抬頭就發現爸媽不見,當下放聲大哭,後來憑印象沿著重慶南路走,希望搭公車返家,上車後告訴公車司機自己身上沒錢,爸媽也不見了,問司機可否免費搭公車,幸虧好心司機應允,他才得以返家,否則可能就此失蹤。兒盟表示,得獎作品將在台北市信義親子館與松山親子館兩地展出,民眾、家長及孩童在闔家出遊的同時,能欣賞這些別具意義的創作作品,並藉機教育身旁的孩童自我保護的觀念及方法。

東華大學藝術與設計系學生蔡承凱以作品「撕毀」拿下海報設計組第一名,海報中以意象代表孩童失蹤就像完整的紙被撕去。記者洪欣慈/攝影

分享

國小繪畫組第一名為台中市豐原國小學生邱琬喬的作品「我要回家」。圖畫中失蹤的孩子就像坐在井裡哭泣,需要大家幫忙從井裡救出來。記者洪欣慈/攝影

分享

新北市集美國小學生陳立沛(圖右)以「一同找回愛」獲特別獎,擔任愛心大使的藝人郭彥甫(圖左)今也現身分享自己童年險些走失的經驗。記者洪欣慈/攝影

分享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eanethil691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